行业研究资料整理•连锁经营模式(沃尔玛案例)•市场结构(行业资料)•业务模式(国外行业发展历程、模式)沃尔玛案例•发展历程•经营模式•管理结构•与供应商的关系•扩张战略•配送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历程分店数量年销售收入年净利润发展策略60年代诞生在美国中西部小镇323000万美元124万美元70年代成长为全美最大的区域性零售公司27612.48亿美元4100万美元80年代全美最大的折扣百货连锁公司1402258亿美元10亿美元90年代全美和世界零售第一36001392在小镇经营由杂货店转向折扣百货店进入美国中南部地区通过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向全国扩张45亿美元稳定扩张,在小城建立标准店,确保折扣定价,削减库存和运营成本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的高效运作保持公司稳步发展沃尔玛的经营模式折扣百货的特点是:加价低、开架售货、位于郊区、经营全国性品牌、品种多样山姆仓储俱乐部经营每大类产品中需求最多、销量最大的品种、规格或品牌,有时只限制在最好买的一两种建店初期作为本.富兰克林公司的加盟店主要经营小规模杂货店,之后开办自己折扣百货店,靠大量采购,降低进价吸引顾客。80年代采用山姆仓储俱乐部和折扣百货店相结合的模式:前者在较大城市,后者在小镇,进一步扩张。90年代超级中心的加速发展,以及对全国最大的食品和综合批发商之一的麦克雷公司的收购保证了沃尔玛的发展超级中心的商品组合是一个超市加一个折扣百货店,食品、综合商品各占一半。主要还是在小镇开设折扣百货山姆仓储俱乐部超级中心是沃尔玛的主要零售模式沃尔玛的管理结构•每家分店有一位经理和几位助理经理管理,后者分别负责耐用商品和非耐用商品。经理和助理经理领导着36个商品部经理。•商店经理向地区经理汇报,每位地区经理负责约12家商店。•地区经理向区域副总裁汇报,每位区域副总裁下辖3-4为地区经理。•区域副总裁向公司执行副总裁汇报工作。另外有2位高级副总裁分别负责新店发展和公司财务。•这一结构的核心是个区域副总裁,每周一早飞到各自负责的区域去访问分店,一直待到周四在飞回总部,准备周五、六的会议。•60-70年代折扣百货业初期百货店的货几乎完全由各类中间商间接供货,零售企业要为此付贷款的15%作为佣金,导致折扣店内商品比百货公司还贵。•80年代早期要求从交易中排除制造商的销售代理,直接向制造商订货,同时将采购价降低2%-6%,大约相当于代理商的佣金,如果制造商不同意就终止与其做生意。•80年代末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多可督促制造商降低成本、削减价格的手段。开始全面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与供应商分享信息,从而建立伙伴关系。例如,与宝洁公司,通过联网可以了解沃尔玛各分店的销售与库存变动,据此调整公司的生产和发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外,还为关键的供应商在店内安排适当的空间,自行设计布置展区。沃尔玛与供应商的关系沃尔玛的小镇战略•沃尔玛的扩张战略是系统化的。最初10年,围绕小镇周围500公里的车程范围建分店,不超过自己的配送能力。然后在边缘地区之外筹建另一配送中心,再在该配送中心的有效供应范围内发展。在进一步扩张之前,先渗透现有地区。在向都市市场扩张前,一般先在外围地区社分店,坐等都市向外扩展,之后,自然带动人口增长,土地增值,商业繁荣。•美国人口外流,高速公路发展,汽车普及的外部环境,以及小镇建店的土地成本、租金、运营费用低、员工稳定的优势决定了小镇战略的成功。•小镇策略还推动了公司投资组建自己的库存配送系统。自组配送中心大大加强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加强了与供应商的谈判地位,且最终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有效的管理大大降低了配送成本。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使公司获得可靠供货保证及成本降低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自己的配送组织,包括车队和仓库。好处是不仅公司可大量进货,而且通过要求供应上将商品大量送到配送中心,在由公司统一接收、检验、配货、送货,比让供应商将商品分散送至各分店更经济。第一个配送中心建成即可处理公司所销商品40%,大大提高了大量采购商品的能力。•90年代初,配送中心达20多个,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整个公司8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