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转好,人们对国际经济形势普遍预期良好,国内经济也有望继续保持8.5%左右的增长速度。这将进一步刺激有色金属的消费,从而促使有色金属行业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电力紧张、钢材涨价、住房和轿车消费大幅提升,已显示经济增长势必进一步扩大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大部份有色金属价格保持稳步上涨的趋势,2003年有色金属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增长7.33%。该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整体业绩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江西铜业、山东铝业及山东黄金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板块在二级市场掀起了一波持续拉升的行情。由此,我们认为2004年有色金属行业大的经营环境将依然向好,行业整体状况仍将延续2003年的景气景象。2004年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子行业中铜、铝子行业依然是整个行业的亮点,2004年我国铝和铜的供需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先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做出进一步的分析:1.全球宏观经济带动有色金属产业需求增长全球经济的复苏,大大拉动有色金属消费需求的增长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情况下,积累的投资性需求将逐步爆发出来。伴随着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迷状态,其制造业恢复增长十分强劲,2003年三季度美国GDP出现了高达7.2%的增长速度,预计其四季度也将达到4%以上;10月份其制造业指数ISM达到57,创2000年1月份以来的历史最高。美国制造业及世界经济2004年的整体向好的加速扩张将大大拉动未来有色金属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刺激包括铜、铝在内的基本金属价格的全线走高,从而促使有色金属行业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国际市场的"中国效应"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市场,中国有色金属的需求占全球需求18%的市场份额。2003年中国预计消费铜280万吨,继续保持年增长近10%的速度。而铜价的上涨直接带动了整个有色金属价格的活跃,包括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状态的铝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钢、铅、铝等一系列有色金属的消费,这也是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机构预计2004年65%的金属需求增长将来自中国,而近80%的需求增长则来自于亚洲的贡献。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有色金属产品的消耗也将持续增长,中国将依然引领全球有色金属的消费增长。这也就是国际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所谓的"中国效应"。此外,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对于大部分有色金属类期货品种来说,国内外两个市场也是紧密联动的。因此分析国内商品价格的走势时,必须将两个市场同时结合起来才行。从有色金属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周期性分析,2001年底,有色金属价格跌至阶段性底部,002年价格整体上在低位徘徊,略有回升,2003年初以来,多数金属价格开始展开上升行情,目前价位与2002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加上全球范围需求的进一步增加,预计2004年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仍以上涨为主。而美元走软对铜、铝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由于市场普遍预计2004年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弱势美元的政策,而人民币汇率政策是盯住美元,这对铜、铝等商品价格继续维持上涨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2.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促使国内有色金属保持较快速度发展国内宏观经济看好,有望继续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有色金属价格走势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好转将导致对有色金属需求的增长,在供给无法迅速扩张的条件下,将进一步促使价格上涨。产业结构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化的演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相适应。中国经济正从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换。分析发现,投资的主导动力已不再主要依赖政府来自市场体系的内在驱动作用日趋明显。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引导下,产业结构也正逐步向重化工业时代转化,市场导向的重工业化进程将使我国资本品部门和消费品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重工业化"的产业格局下,有色金属行业将长期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有色金属产业价值链向上游转移从全球产业布局及中国的比较优势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的产业转移使我国许多行业的增长速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