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新闻周刊1999年12月13日第50期60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经济生活,造就了柳州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同时,壮乡工业的龙头也在龙城人的手中舞得更好。柳州已是今非昔比,各项事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柳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1998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1154亿元(现价),增加值4717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9162%和58151%。柳州市有7家国有企业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型企业行列。二是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快、效益好。据统计,1978年—198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6171%,1985年—1990年,年均增长3012%。其中,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工业的增长。1995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在连续三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双双突破200亿元大关。工业企业投资效益显著。1978年—1993年的15年间,国家对柳州市累计投资总额为811亿元,而柳州市上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高达60亿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柳州市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在全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柳州汽车厂、柳州卷烟厂、柳州水泥厂、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榜上有名。柳州市的氧化锌产量占全国的50%,铟产量占全球的35%,锡产量占全国的15%;“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鱼峰牌水泥、“五菱”和“乘龙”汽车等均已成为驰誉市场的名牌产品。柳州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八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29104%,出口创汇年均递增2017%。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贯穿东西南北的主干道和环形交通网,已成为大西南通往东舞好壮乡工业的龙头中共柳州市委书记蒋纯基柳州市市长宋继东CIS©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61望新闻周刊1999年12月13日第50期南亚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塞。城市居民生活费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71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15%。全市已形成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体系。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先后向国家输送了李宁、谢赛克等160多名优秀运动员,被自治区政府授予“体操城”称号。近年来柳州市还先后荣获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的“文明城”,被评为广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着眼于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柳州市制定和实施的《1999—2010年柳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充满朝气的龙城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美好未来,全市人民将在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宽裕,经济与社会事业将发展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力抓好企业改革整顿柳州微型车装配一角去年5月以来,柳州市认真按照《自治区企业改革整顿总体方案》和12个配套文件的要求,把企业改革整顿抓深、抓实、抓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企业改革整顿在柳州市一启动,就显示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应。才一个月时间,该市工业经济就从低迷中一跃而起,成为去年上半年全区15个地市中惟一实现“双过半”且产销率达90%以上的城市,而且是全区4个有净盈利的城市之一。经过第三季度工业经济平稳提速运转,到四季度各项指标完成进度就明显加快。到年底终于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164%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今年1至8月,柳州市的工业经济又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特别是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实现税利的增幅分别CIS©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